摘要
“非遗”自进入后工业时代,其保护和传承一般都给人严肃而沉重的印象,相比之下,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传播反而显得简单,显得“抖”。UGC与PGC空间对集体记忆的转移、声音对叙事空白的弥合、短视频的去程式化乃是“非遗”应空间转换需要与短视频传播产生的多层面联系。从这个角度重新审视非遗的历史和现状,就会认识到“抖”用亚文化来调和现实,用口语、腹语和互动来整饬理智,用现场的变调中和情感的“僭越”与“对抗”,是当代“非遗”自觉的情感追求。
出处
《文化遗产》
CSSCI
2020年第5期17-23,共7页
Cultural Heritage
基金
2018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学研究”(项目编号:18JZD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