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计算机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的探索与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分别发挥着不同的教育职能,研究中高职衔接是必然的趋势,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做好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问题。该文在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以沈阳市信息工程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为研究对象,深刻思考在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探索和建议。
作者
贾晓东
机构地区
沈阳市信息工程学校
出处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第30期161-162,171,共3页
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专业
中高职衔接
课程体系建设
研究与探索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24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芦京昌.
浅谈中高职衔接工作[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7):18-19.
被引量:25
2
刘立波.
关于中高职衔接的几点思考[J]
.职业技术,2014(2):150-150.
被引量:6
3
赵珊,张建荣.
中高职衔接模式下的中职培养目标研究[J]
.当代职业教育,2014(5):16-18.
被引量:7
4
王志梅,祝成林.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中“学生本位”的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6(3):104-107.
被引量:25
5
刘哲.
关于我国中高职衔接政策的分析与思考[J]
.职教通讯,2014(19):25-29.
被引量:19
6
刘志国,刘志峰.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4(7):99-102.
被引量:55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叶小明.
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04(15):6-7.
被引量:19
2
徐健.
中高职衔接:戴着镣铐跳舞[J]
.职业教育研究,2004(8):11-12.
被引量:13
3
刘永澎.
分层化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什么样[J]
.职业,2003(10):40-42.
被引量:53
4
蒋晓旭,郭雪梅.
完善中国职业资格认证与管理制度的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6(2):65-67.
被引量:42
5
张社字.
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效度分析[J]
.教育与职业,2006(32):5-6.
被引量:38
6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2010-04-24.
7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8
陈宇.《走向世界技能强国》,北京:长城出版社,2001年,第11页.
9
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38页.
10
柴洪福,陈年友.高等职业教育名词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共引文献
124
1
姚佳,曾义聪.
基于“职教高考”的工科专业中高职衔接招考模式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5):231-232.
被引量:2
2
徐丽,赵惠岩.
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对策[J]
.山东青年,2019,0(12):144-145.
3
黄卫华.
关于园艺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与教学模式的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7,0(A01):407-408.
被引量:1
4
郝超.
从高职学制改革谈教育体系的完善[J]
.中国高教研究,2005(5):62-63.
被引量:2
5
陈永清.
烹饪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72-73.
被引量:29
6
蒋冬健,雷世平.
两年制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基于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教学模式初探[J]
.商业经济,2007(7):111-113.
7
金漫漫,武艳娟.
中高职衔接的最优模式及外延与内涵建设[J]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9):1-3.
被引量:8
8
刘莹,刘进华.
高职教育的“专接本”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
.科技视界,2012(31):143-143.
被引量:1
9
张霞.
谈构建中高职教育高效衔接体系[J]
.职业教育研究,2013(1):151-153.
被引量:9
10
张霞.
促进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关键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以园艺园林、观光农业专业为例[J]
.继续教育研究,2013(4):44-4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6
1
陈永龙,袁祖洪,赵俊峰.
基于教育服务理论的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发展路径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13(6):24-26.
被引量:7
2
勾荣,姜春艳,刘伟彦.
高职“课证融通”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43-144.
被引量:11
3
龙洋.
“3+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的实践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0(5):67-70.
被引量:87
4
王素霞,宋涛.
中高职衔接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2(21):74-77.
被引量:12
5
陈琼,吕原君.
基于“分层递进、课证融通、实践创新”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探索——以机电设备PLC控制与调试课程为例[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6,6(5):40-45.
被引量:4
6
汤平,王荣.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与实践[J]
.物联网技术,2020,10(7):113-11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沈勤丰.
中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模块化课程衔接设计[J]
.无线互联科技,2021,18(13):128-131.
被引量:1
2
张雁明.
信息类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的课程设置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2021,18(18):133-134.
二级引证文献
1
1
严慧奇.
中高职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模块化课程衔接设计[J]
.河北画报,2023(20):143-145.
1
郭轩.
“中高职衔接”背景下的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
.时代教育(下旬),2020(11):0223-0223.
2
陶俊.
谈中职学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滁州市信息工程学校学生学习行为研究为例[J]
.安徽教育科研,2020(20):20-21.
3
侯月平.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广东化工,2020,47(17):252-253.
被引量:2
4
黄鹏,刘智婷.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1):228-230.
5
郭正阳,陈琳.
浅析中职与高职教育培养衔接[J]
.艺术大观,2019(36):0244-0245.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 第3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