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社会思潮意识形态性分析框架的比较:马克思与韦伯

An Comparison on Analysis Framework of Nature of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Marx and Weber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既是马克思也是韦伯的基本问题,它的展开构成了韦伯意义上的合理化过程,它也表征马克思意义上的社会关系异化过程,构成了他们对现代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与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解体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这一问题展现他们一种独特分析框架:围绕市民社会的历史和现实路径以及知识和理论的逻辑的相互作用,检审和揭示其内在矛盾,梳理和反思意识形态在社会转型中作用。这也是他们思想的实质界分。当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在经历着更深刻的变化,这一问题不仅是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问题,也具有新的时代性涵义。
作者 杨海征 Yang Haizheng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9,共6页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基金 2019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意识形态性质研究”(19MLA00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45

  • 1《大学》,中国书店1985年据世界书局影印本,第7页.
  • 2.《孟子·离娄上》[M].,..
  • 3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M].北京:三联书店,1996..
  • 4《论语·颜渊第十二》.
  • 5施路赫特.理性化与官僚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6-110.
  • 6韦伯.宗教社会学[M].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7劳丹,拉里.1991.进步及其问题.[M].方在庆,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 8莫兰,E.2005,反思欧洲[M].康征,等,译.北京:三联书店.
  • 9施特劳斯,列奥.2006.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三联书店.
  • 10韦伯,M.2004.中国的宗教[M].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