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名词解释】违约金是指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直接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时,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违约金的标准是金钱,但当事人也可以约定为金钱以外的其他财产。违约金具有担保债务履行的功效,又具有惩罚违约人和补偿无过错一方当事人所受损失的效果。作为保障债务实现的一项重要制度,《合同法》与《民法典》中皆对违约金制度作出了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一些法律工作者对违约金制度还不能完全精准的把握,对相关法律规定的具体适用的问题,实务上还处于进一步探索的阶段,本文通过对我国判例的研究来指导司法实践,并希望对此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法律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当事人完全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债务时,必须按约定给付对方的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金钱以外的其他财产。违约金是合同经济方式的一种,也是对违约的一种经济制裁。违约金的设立,是为了保证债的履行,即使对方没有遭受任何财产损失,也要按法律或合同的规定给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标准依法定或双方在合同中书面约定。违约金有两种:①惩罚性违约金,其作用全在惩罚,如果对方因违约而遭受财产损失,则违约一方除支付违约金外,还应另行赔偿对方的损失违约金②补偿性违约金,是对合同一方当事人因他方违约可能遭受的财产损失的一种预先估计,给付了违约金,即免除了违约一方赔偿对方所遭受的财产损失的责任;即使损失大于违约金,亦不再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4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本文旨在通过归纳介绍违约金制度的基本理论,围绕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案例,归纳提炼有关违约金的司法裁判规则。
出处
《经济视野》
2020年第16期166-168,共3页
Economic 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