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反思判断力与道德的感性学--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之感性学理论的解读 被引量:5

Reflective Power of J udgment and Moral Aesthetic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由于康德认为纯粹理性单凭自身就是实践的,因此无论是从道德性的起源、意志的规定、道德行为的动机以及道德判断力的活动的角度来看,道德判断都排斥感性的作用,从而也就不存在本真意义上的道德的感性学。但《判断力批判》表明,反思判断力作为判断力本身的深层活动,与其感性条件即先验想象力的自由的合法则性是分不开的。虽然在道德判断中判断力作为规定性的判断力起作用,反思判断力的作用因此被遮蔽了,但道德判断仍然包含了判断力的反思作用,因此道德的判断力之运用需要某些感性条件。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中再次提出了道德的感性学,并列举了感性学的四种道德性状。道德的感性学的意义在于,它是道德形而上学的主观展示与道德判断力之运用的主观条件,道德形而上学由此才能实现向伦理学的过渡。
作者 陈永庆 Chen Yong-qing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109,共9页 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基金 河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5101079171135)。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2

共引文献4

同被引文献20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