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基础教育”的中国贡献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由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所开创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是一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学校整体转型性变革综合研究,以实施义务教育的中小学为对象,以“培育生命自觉”“成事成人”为核心价值,以“依教育之是而行,达自然而然之境”的学校新生活创建为目标,通过“贴地式深度介入”合作研究和生态区建设,促进学校内涵提升和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作者
王天健
李政涛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未来教育家》
2020年第9期29-32,共4页
Future Educationalists Magazine
关键词
新基础教育
终身教授
生态区建设
叶澜
深度介入
生命自觉
转型性变革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53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6
1
李政涛.
什么是“新基础教育”研究[J]
.基础教育论坛,2017,0(8Z):3-7.
被引量:3
2
叶澜.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在回归与突破中生成[J]
.教育学报,2013,9(5):3-23.
被引量:65
3
王枬,王昊宁.
浅析“生命·实践”教育学的中国元素[J]
.教育学报,2011,7(5):3-11.
被引量:8
4
王枬,王天健.
论“生命·实践”教育学之“自觉”的文化逻辑[J]
.教育科学,2019,35(6):14-19.
被引量:10
5
叶澜.
思维在断裂处穿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再寻找[J]
.中国教育学刊,2001(4):1-6.
被引量:336
6
李政涛.
走向世界的中国教育学:目标、挑战与展望[J]
.教育研究,2018,39(9):45-51.
被引量:49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袁德润.
从“教育学中国化”到“中国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视角[J]
.现代教育论丛,2008(3):2-6.
被引量:4
2
叶澜.
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
.教育研究,2004,25(7):3-17.
被引量:228
3
郑金洲,程亮.
中国教育学研究的发展趋向[J]
.教育研究,2005,26(11):3-10.
被引量:66
4
瞿葆奎,郑金洲,程亮.
中国教育学科的百年求索[J]
.教育学报,2006,2(3):3-11.
被引量:55
5
李政涛.
论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与中国知识[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9):22-27.
被引量:19
6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7
[法]皮埃尔·布迪厄 [美]华康德著 李猛 李康译.《实践与反思》[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1-342页.
8
叶澜.我与“新基础教育”-思想笔记式的十年研究回望[A].丁刚.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7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
可参阅本人拙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58-160页
10
孙元涛.
“教育学中国化”话语的反审与重构[J]
.全球教育展望,2009,38(4):43-47.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453
1
马雨露.
教师研究课堂探析——特点把握、问题透视与应对之策[J]
.郑州师范教育,2021,10(5):26-30.
2
陈涛,蒲岳,潘黎,韩茜.
中国教育研究演变:主题、逻辑及发展向度[J]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1):125-147.
被引量:1
3
康绍芳,徐旭烨.
连续与断裂:教育知识扩散路径的早期探索——基于《美国学校董事会杂志》的研究(1894-1920)[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3(3):128-136.
4
龙宝新.
中国新文科的时代内涵与建设路向[J]
.南京社会科学,2021(1):135-143.
被引量:161
5
朴雪涛,宋国才,张晓庆.
新文科视野下教育学一流本科专业课程群研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1):96-103.
被引量:4
6
贾琳琳.
内生实践视角下教师教育专业特色可持续性发展研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4):96-101.
被引量:1
7
李栋.
走向世界教育学的中国自觉——基于“传播体系”生成的维度[J]
.高等教育研究,2023,44(3):53-64.
被引量:2
8
袁梦雪.
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分析——基于PDS教师教育模式的视角[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13):79-81.
9
孙传远.
寻找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J]
.现代教育论丛,2008(4):2-6.
被引量:1
10
桑爱友.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必要分离[J]
.文教资料,2008(20):82-8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7
1
李政涛.
实践哲学场域内的教育学派之构建——重审“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初步构架[J]
.教育学术月刊,2014(6):3-10.
被引量:10
2
金生.
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J]
.教育研究,1995,16(1):17-22.
被引量:99
3
高伟.
一个“劳而无功”的虚假性命题——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之争[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2):59-64.
被引量:34
4
张汝伦.
作为第一哲学的实践哲学及其实践概念[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5):155-163.
被引量:70
5
王南湜.
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再思考[J]
.浙江学刊,2005(6):5-14.
被引量:38
6
曹小荣.
对亚里士多德和康德哲学中的“实践”概念的诠释和比较[J]
.浙江社会科学,2006(3):133-138.
被引量:9
7
李蜀人.
西方哲学中的实践与实践哲学[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6):126-131.
被引量:2
8
李政涛,巫锐.
德国教育学传统与教育学的自身逻辑-访谈德国教育学家本纳教授[J]
.教育研究,2013,34(10):142-148.
被引量:10
9
叶澜.
思维在断裂处穿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再寻找[J]
.中国教育学刊,2001(4):1-6.
被引量:336
10
王坤庆.
论康德对教育学的贡献[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4):12-17.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
1
李政涛.
叶澜“教育理论-实践观”对教育学及实践哲学的双重贡献[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1,4(5):10-26.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王永强.
项目群驱动城乡教学一体化的公平课堂建设[J]
.教学与管理,2022(5):13-17.
2
童宏亮,吴云鹏.
从并举到融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与行动逻辑[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2,5(4):51-60.
被引量:3
3
皇甫科杰.
论“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原创性[J]
.高等教育研究,2022,43(5):11-18.
4
魏宝宝,王庆霞,席海容.
教师合作教学促动农村学校课堂提质:机理、条件与深化路径——基于W县农村学校的实地研究[J]
.教学研究,2023,46(6):85-92.
被引量:1
5
詹燕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研究回顾与反思(2001-2022年)——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背景[J]
.中国音乐教育,2023(11):5-13.
6
李柏逸,李亚静.
哲学教育学交融的双向建构[J]
.现代教育与实践,2024,6(4):84-86.
7
王枬,皇甫科杰.
“生命·实践”教育学:中国原创与中国贡献[J]
.教育研究,2024,45(5):61-73.
1
常春.
渭河生态区生态建设刍议[J]
.陕西水利,2020(10):169-171.
2
顾金莲,蒋彩华.
指向“生命自觉”的学校“善读”行动建构[J]
.小学教学研究,2020(36):15-17.
3
于漪.
读懂教师[J]
.电脑迷·教师研修,2020(6):94-94.
4
《学术交流》编辑部.
沉痛悼念张锦池先生[J]
.学术交流,2020(10).
5
于漪.
读懂教师[J]
.新智慧,2020(22):3-3.
6
李百艳.
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对话机制探寻[J]
.人民教育,2020(20):25-27.
7
边秀珍.
“新基础教育”理念的落实距离我的课堂还有多远——再读《课堂教学改革与改革主体的发展研究》有感[J]
.中学生英语,2020(16):144-144.
8
程凤芹,曲娜,郑伟南.
民办本科院校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
.通讯世界,2020,27(7):121-122.
被引量:1
9
叶澜.
探教育之所“是”,创学校全面育人新生活[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6):143-144.
10
常春.
渭河生态区生态建设刍议[J]
.宝鸡社会科学,2020(3):65-67.
未来教育家
2020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