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面具与身体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面具与身体》一文选自土屋惠一郎所著《能为了当下的艺术》(新曜社1989)。土屋惠一郎(1946—)为明治大学研究法哲学的教授,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参与能乐演出企划及研究团体"桥之会",关注戏剧身体论,对日本舞踊、舞踏均有研究著述,是当时能乐评论界新锐。后担任明治大学校长、观世文库理事,著有《能乐乐师五十年龟井忠雄访谈录》(岩波书店2003)、《狂言三人三样》三卷本(分别访谈野村万斋、茂山千作、野村万作,岩波书店2003)、《幻视之座能乐师宝生闲访谈录》(岩波书店2008),《世阿弥风姿花传》(NHKBOOK2015)等著作。此书出版翌年获得日本文化部门的"艺术选奖新人赏",此奖表彰在各艺术领域别开生面有新创见的成果。全书共3部分,分别为身体、文本、世阿弥,从表演和身体、戏剧文学分析、世阿弥艺术理论3方面展开了对能乐艺术独树一帜的思考。例如,第一部分有5小节,包括面具与身体、能舞存在的意义、谣曲演唱发声规律、舞台服装选择的模式、能戏名优观世寿夫与法国导演兼演员让·路易·巴劳特(Jean Louis Barrault)舞台竞演所展示东西方表演艺术的差异。《面具与身体》是此书第一部分第一节内容,因篇幅有限,译文有所删减。《面具与身体》推翻日本学院派能乐研究泰斗野上丰一郎(1883—1950)关于能面的"中间表情论"的观点,他将能面与演员身体及表演空间联系起来,提出佩戴能面的身体感觉与能乐动作程式的形成息息相关。众所周知,能戏是假面戏剧。然而为什么要使用假面?面具的使用对表演者身体动作的塑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动作程式是如何在舞台空间中呈现出来的?至今为止,很多研究书籍从史料、宗教民俗等不同角度描述能的历史、能的表演样式、能面具等,大多陈述既有事实,很少深入涉及能面的意义、能面与身体的关系、身体与空间的关系等思辨性的考察。土屋惠一郎认为能戏独特的戏剧肢体表演方式是由能面规定的,并且能面小范围内的可选择性代表着演员对戏剧呈现的不同理解,文章还论述了世阿弥表演理论并没有特别关注面具,他关注的是顺应不同表演空间而变通演技的直观经验,这与现代的能面理论有很大区别。布莱恩·特纳的《身体与社会》在1984年出版后,日本也开始研究身体社会学,舞台身体论也成为一个研究与评论的新思路。土屋惠一郎很显然受到新理论的影响,他非常熟悉能的舞台演出并习能舞,担任能乐演出的制作人,熟读世阿弥的艺术理论。他的著述以个性化的视角论述面具与身体,与学院派研究中的文献版本学、能乐史或作品研究等传统领域相比,显得与众不同。
作者 李玲
出处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8-91,共4页 Chinese Theatre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