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司马光《中庸》诠释的特色及其不足 被引量: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a Guang’s Interpretation of Zhongyong and Its Shortcoming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司马光在《中庸广义》中明确指出善性为每人所具有,人与人之间没有质的不同,只有量的差别,这就从先天普遍性的高度保证了人性的平等。后来,他更是在本体宇宙论的高度上对此进行了论证。虽如此,从整体上观之,其人性论为性善恶混论。司马光进一步认为因人性有善有恶,故需“修养”,而“守中”与“立诚”是最为重要的修养方法。总之,虽然司马光在对儒家经典(尤其是《中庸》)的解释中建构了一个含本体、心性、工夫的思想体系以回应佛教的挑战,如此便能扩大《中庸》在士人中的影响,也可使之地位进一步提升,但因其解释还有不足之处,故未能真正完成新儒学的建构,最终必然被理学家的《中庸》诠释所超越。
作者 张培高 Zhang Peigao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哲学系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5-160,共6页 Modern Philosophy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两宋《中庸》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15BZX06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69

  • 1.《宋史·范仲淹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0275页.
  • 2周敦颐.《周敦颐集》,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149页.
  • 3卫湜.礼记集说[M].徐乾学辑/纳兰成德校刊.通志堂经解:第32册.台北:大通书局,1969.
  • 4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M].涵芬楼影印宋绍熙刊本.
  • 5杨祖汉.中庸义理疏解[M].台北:鹅湖出版社,1986.
  • 6司马光.潜虚[M].台北:中国子学名著集成编印基金会,1978.
  • 7杨儒宾.《中庸》是怎样变成圣经的[M]∥吴震.宋代新儒学的精神世界--以朱子学为中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 8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M]∥漆侠.漆侠全集:第6卷.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 9吴国武.经术与性理--北宋儒学转型考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 10《中庸章句序》,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朱子全书》(第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共引文献10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