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如画”批评的审美本质及其理论意义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如画”是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术语,如画的诗句再现的对象是趋于静止的风景,读者想象中的形象诉诸直觉,没有象征含义,也不涉逻辑,决定了“如画”批评的审美本质。批评家用“如画”评点诗句意味着强调画意之美,从而淡化了以意义和联系为特征的意识形态属性,从现代视角看是中国古代的审美批评。清代方东树将诗句有无画意作为批评标准,而王国维将“如画”提升为具有规定性的文学法则,即诗人须营造趋于静止的画面感。“如画”奠定了中国文学审美论的理论基础,中国历代批评家与国外的巴托、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布罗夫等批评家用各自的理论语言,共同揭示了这一关于文学和现实关系的一般规律。
作者 付骁
出处 《天府新论》 2020年第6期122-127,共6页 New Horizons from Tianfu
基金 西华大学引进人才项目“文学具有审美性的理论依据研究”(编号:W202241)的结题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51

  • 1赵敏俐.“魏晋文学自觉说”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05(2):155-167. 被引量:77
  • 2古风.丝织锦绣与文学审美关系初探[J].文学评论,2007(2):153-159. 被引量:13
  • 3李开先.《改定元贤传奇序》,《李中麓闲居集》,《续修四库全书》本,集部第1340册,卷五第666页.
  • 4颜师古注.《急就篇》卷2,《四库全书》,经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23册,第22页.
  • 5王充.《论衡》卷12,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194页.
  • 6王充.《论衡》卷27,第420页.
  • 7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95页.
  • 8卷铸禹汇校集注.《世说新语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34、239页.
  • 9《南史·颜延之传》,《二十五史》第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767页.
  • 10陈延杰注.《诗品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20、63页.

共引文献3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