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清代至民国时期青海蒙古族社会经济生活衰变之探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个民族经济实力的强弱是影响和制约该民族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因素。清初至雍正朝聚居在青海地区的蒙古族经济生活虽然以畜牧业为主,但捕鱼、狩猎、采盐也是其重要的经济来源,其经济生活基本上处于温饱型;罗卜藏丹津事件之后,清廷采取的旨在削弱青海蒙古族势力的一系列"善后"措施,历经战争重创的青海蒙古族社会经济生活逐渐步入衰败境地,表现为活动空间萎缩、人口减少、生活陷入绝境以及生计方式变异等。特别是清末至民国时期,在政府的"垦殖"倡导下,青海东部河湟地区的汉族、土族、撒拉族、回族大量移入蒙旗及其周边地区,青海蒙古族中的一些王公贵族也在自己的辖区内招募汉、土等民人,从事农业生产,部分贫穷的蒙古牧民,也开始租田种地,久而久之,其就从牧人变为了农民。
作者 陈柏萍 张科
出处 《青藏高原论坛》 2020年第3期66-77,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青海蒙古族社会变迁研究”(批准号:14BMZ016)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1

  • 1(清)年羹尧[撰],季永海等翻译.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M]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