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班簋銘文“■令曰”句新研

The Meaning of Qianling yue(■令曰)in the Inscription of Bangui(班簋):A New Approach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長期困擾學界深入解讀西周穆世重器班簋的關鍵癥結之一,是銘中"■令曰"句之"■"究竟作何解的問題。從班簋所見人物間邏輯關係出發,回顧該句約150年的研究歷程可以發現,衆多論説中,唯上世紀60年代郭沫若、白川静提出的以"■"爲人名、指受命東征主帥"毛公"説最爲合理。然■指毛公説也引發出一個關鍵疑問,即班簋銘文開篇、結尾皆用敬稱"毛伯""毛公"和"皇公",唯中間用私名"■",這不僅頗顯突兀,更令子輩班稱父輩毛公私名於禮相違。由於這個質疑一直未能得到較好回答,因而近年帶有彌縫性質的"■即班説"日漸盛行,"■即毛公説"反趨湮没。對此,文章分析認爲,班簋銘文前半段有對周王册命毛伯以授權其東征歷史情境的還原式追記。據西周册命金文文例,周王對受命者皆稱私名而鮮有例外,故班簋以"■"代指"毛公"當是周王與毛公政治隸屬關係的鮮明體現,班以私名"■"稱毛公並非違禮之舉,而是對册命一類政治活動規範與制度的回應。至於這種響應得以體現在班簋銘文中的緣由,從文本來源角度分析,當與册命金文製作時對官方檔案的轉録行爲相關。不僅如此,在創作銘文時,班採取了"自述"和"記録"並存的差異化叙事原則,故班簋銘文對毛公的稱呼出現了尊稱和私名並用的現象。因此,班簋之"■"確應指毛公,"■令曰"句可完整表述爲"(毛公)■令(班)曰:以乃族衛父身",反映的是時王在册命毛伯爲毛公以遣其率軍東征所舉行的相關儀式上,通過毛氏宗子調遣毛氏族徒參戰的史實。
作者 朱繼平 Zhu Jiping
出处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6,共22页
基金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周代漢淮地區列國青銅器和歷史、地理綜合整理與研究”(15ZDB032)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海岱地區先秦時期考古學文化的互動與族群變遷研究”(15BKG002)階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52

共引文献20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