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昼夜节律指人体各种生理指标的昼夜变化,是人体适应地球自转进化而来的生理特征[1]。昼夜节律具有可塑性和稳定性2个互相制约的特点,反映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其中,可塑性是指长期而言,环境光照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塑造并控制各外周器官的昼夜节律,使人体内源性节律与环境光照节律保持一致;稳定性是指短期而言,人体内各器官在基因层面形成了一套不依赖环境光照的内源性转录、翻译调控机制,使机体在稳定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昼夜节律[2]。
作者
张波
朱伟
任泽舫
刘移民
ZHANG Bo;ZHU Wei;REN Zefang;LIU Yimin
出处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6-600,共5页
China Occupational Medicine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