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约10g镁条、铝片(未除保护膜)分别与100mL0.2mol•L^-1的CuCl2溶液反应均可得到氢气和铜。前者获得的铜的量和反应速率明显小于后者,最终得到橙黄色悬浊液,而后者最终得到澄清溶液。分析、研究后提出钠、镁、铝、锌等活泼金属与氯化铜等溶液反应的微观作用模型,并以构建的反应模型预测或解释钠、镁、铝等金属与氯化铜、氯化铁等溶液的反应结果,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指出钠、镁、铝等金属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微观上的原因,从而发展模型认知和微观探析等学科素养。
作者
费德军
吴文中
Fei Dejun;Wu Wenzhong(不详)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84,共5页
Education In Chemistry
基金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化学教师对模型的认识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D/2018/02/09)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促进区域内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差异教学案例研究”(项目编号:B-a/2018/02/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