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顾城后期组诗中的“我”看其创作的语言转向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顾城,以空灵、纯粹的风格和带有童话色彩的意象在上世纪80年代的诗人群体中独树一帜,但其"无我阶段"创作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人称"我"在诗中的使用明显减少,语言呈现出私语化的倾向,较为晦涩,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
作者 杨欣怡
出处 《汉字文化》 2020年第22期48-50,共3页 Sinogram Cultur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10

  • 1张子清.反传统美学的语言诗——美国语言诗人詹姆斯·谢里访谈录[J].当代外国文学,1997,18(4):129-135. 被引量:5
  • 2石天河.中国最古的一首意象诗[J]诗探索,1984(02).
  • 3黄子平.道路:扇形地层开——略论近年来青年诗作的美学特点[J]诗探索,1982(04).
  • 4周启万.源于当代生活的诗[J]诗探索,1982(03).
  • 5刘斌,陈良运,吳思敬,苗雨时.近年来诗歌评论四人谈[J]诗探索,1982(03).
  • 6肖驰.中国古典抒情诗的自然意象——中国古代诗歌分类研究之一[J]诗探索,1982(02).
  • 7程代熙.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与孙绍振同志商榷[J]诗刊,1981(04).
  • 8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J]诗刊,1981(03).
  • 9谢冕.失去了平静以后[J]诗刊,1980(12).
  • 10顾工.两代人——从诗的“不懂”谈起[J]诗刊,1980(10).

共引文献30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