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道德教化法的功能与隐性德育的路径探析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教化在人的德行培育、德性养成、政治伦理规约、社会风气改善等方面具有润物无声之效,与隐性德育内隐性、感染性、渗透性的特征以及浸润、弥散、合力的功能相耦合。中国古代的教化方式,深受德治文化传统的影响,并且遵循了道德发展的规律。道德教化的方法对于隐性德育的启示在于:以优秀文化为涵养的源泉,寻求德育与美育的结合以及注重教育者的身教示范作用,达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最终达至铸魂育人的目的。
作者 王蕊寒
出处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第2期60-62,共3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7

  • 1曹影.教化的缘起及其意蕴[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1-33. 被引量:22
  • 2易经:贲·彖传
  • 3文选:补之诗
  • 4宋书:卷三
  • 5解读清华大学新的本科生文化素质教育方案.中国教育报,2006年10月13日.
  • 6《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2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