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互文性理论视域下的阅读教学设计--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为例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互文性理论最初由法国学者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她认为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文本与文本之间可互相作为参照面,同时作为其他文本的镜子,每个文本都可以是其他文本的补充与整合,也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1]它被运用于文学翻译、文艺理论、外国文学等领域中,后来延伸到语文教育领域。著名学者王家新推崇互文性理论,其认为一切文本都是由其他文本“织成”的,每一个文本都包含了其他的无数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转化、整合和改写。
出处 《读写月报》 2020年第36期34-39,共6页
基金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互文性理论视域下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编号:YC2019-S164)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2

  • 1龙泉明.《中国新诗名篇导读》[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10..
  • 2牛汉 谢冕.《新诗三百首》[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1..

共引文献1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