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肥东县再生稻生产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阐述了肥东县再生稻生产现状,分析了再生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再生稻的对策,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作者
王德兵
机构地区
合肥市肥东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4期37-39,共3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再生稻
生产现状
问题
对策
安徽肥东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陈基旺,帅泽宇,屠乃美,易镇邪.
湖南再生稻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
.中国稻米,2018,24(5):68-72.
被引量:26
2
罗昆.
湖北省再生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2):3001-3002.
被引量:21
3
陈展鹏,周薇,涂军明,刘霞,丁丹,曹志刚,陈杰.
蕲春县再生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湖北农业科学,2018,57(8):17-19.
被引量:7
4
施能浦.
再生稻的发展历程与开发利用类型[J]
.中国稻米,1997,3(4):14-16.
被引量:23
5
张琨琨,张文豪,张丹丹,曹重阳,王春芳,余功明.
再生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18(14):22-22.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64
1
刘国华,邓化冰,陈立云,肖应辉,唐文邦.
中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品质比较研究[J]
.杂交水稻,2002,17(1):45-47.
被引量:31
2
易镇邪,屠乃美.
再生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2,16(S1):230-234.
被引量:19
3
李义珍,黄育民,陈子聪,蔡亚港,黄海明.
再生稻丰产技术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1991,11(1):1-12.
被引量:35
4
张桂莲,屠乃美,张顺堂.
喷施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和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04,24(5):26-26.
被引量:11
5
施能浦.
杂交早稻再生稻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
.福建稻麦科技,1994,12(3):6-12.
被引量:9
6
杨文钰,马均,杨世民,袁继超,倪.
杂交中稻培育再生稻施用赤霉素两季增产的机理和技术[J]
.杂交水稻,1994,9(6):18-20.
被引量:18
7
张三元,张俊国,金京德,郭希明,全成哲,岩石真嗣,徐会连,原川达雄.
有机栽培环境对水稻产量构成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
.吉林农业科学,2005,30(2):13-16.
被引量:24
8
易镇邪,屠乃美,陈平平.
杂交稻新组合再生稻头季及再生季源库特征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2005,19(3):243-248.
被引量:26
9
黄育民,李义珍,蔡亚港,柯碧娥,蔡宝盛.
再生稻丰产技术研究[J]
.福建稻麦科技,1995,13(3):45-47.
被引量:9
10
蒋廷杰,易镇邪,屠乃美.
留桩高度对培矮64S/E32再生特性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4):359-363.
被引量:28
共引文献
70
1
董华林,涂军明,费震江,周黎,周鹏,曾波,郑兴飞,李珍连,徐得泽,游艾青.
再生稻适宜品种筛选试验初报[J]
.湖北农业科学,2019,0(S02):94-98.
被引量:2
2
李伟,屠乃美.
再生稻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2,16(S1):235-239.
被引量:9
3
丁彦,周清明.
水稻再生力利用研究及展望[J]
.湖南农业科学,2005(2):11-14.
被引量:14
4
刘爱中,邹冬生,周文新,梁养贤,刘飞.
再生稻源库关系研究现状与展望[J]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2):1-4.
被引量:4
5
罗赣丰,郭飞舟,周志宏,孙火喜.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6):19-20.
被引量:22
6
林瑞余,陈鸿飞,邓家耀,梁义元,梁康迳,林文雄.
不同栽培模式早稻-再生稻的能量积累与热值分析[J]
.作物学报,2007,33(11):1794-1801.
被引量:5
7
高阳华,陈志军,杨世琦,唐云辉,袁德胜.
基于GIS的重庆市再生稻光热资源适宜性区划[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6):672-676.
被引量:26
8
陈萱,周文新,李新文.
再生稻栽培生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5,19(S1):301-306.
被引量:2
9
陈立云,肖应辉,唐文邦,刘代苗.
粮食结构调整的一种理想种植方式——中稻蓄留再生[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6(3):160-162.
被引量:29
10
肖应辉,陈立云,唐文邦.
中稻蓄留再生稻推广应用前景[J]
.作物杂志,2001(1):15-16.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5
1
李艳婷,时光宇,吴云山.
六安市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规律[J]
.现代农业科技,2011(9):318-318.
被引量:2
2
蒋春林.
再生稻品种比较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0):88-89.
被引量:8
3
彭德志.
六安市叶集区再生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21(12):29-30.
被引量:4
4
郭宏政,刘伟,张承玉.
沿淮地区再生稻生产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21(19):31-32.
被引量:3
5
刘永常,柳文玲,邹哲,彭成,胡莲,邹美汝.
新化县再生稻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
.南方农业,2023,17(12):182-18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张祥.
六安市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24(10):5-8.
1
刘红.
肥东县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及对策措施[J]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5):157-158.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