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象形态学”范式的引入与伦理道德研究视阈的转换,对于社会心态研究的合理性在于:在社会心态与“人的存在和可能生活”原初相关的界面上,还原社会心态生成与质性分化的本体根源与深层的伦理道德动因。从而,一方面,回归伦理道德生活,以历史与逻辑的相互转换,在传统与现当代伦理道德生活实践的“形态演进过程”中与伦理分层的结构上,考察社会心态的质性分化及其伦理类型形态:自然“实体”形态、现代“理性”形态、伦理“精神”形态。其演进的精神特征可以在个体与实体、特殊与普遍、权利与责任、现实生活与伦理道德原则等关系秩序中获得理解。另一方面,深入把握社会心态作为群体性精神特质的生成机制与演化逻辑:基于利益表达的集体行动与意义体系的心理群体生成、集体表征与个体认同之间的互动建构,以及“强国家—弱社会”关系结构中的“框架整合”。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49,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公共事件中社会伦理心态的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17AZD0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和谐社会心态及其培育路径的精神哲学研究”(项目编号:16FZX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