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传播及社会治理 被引量:1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互联网具有天然的去中心化和无限扩张的特点,其话语赋权特性使网络成为舆情窗口,其相对的隐蔽性又为舆情表达和传播提供了情绪宣泄的出口。新兴媒体的兴盛,加速了信息的传播、交流和串联,同时亦为孤立的个人提供了联接的渠道,网络平台的公共性、隐蔽性促使网民更加积极地在社交平台上表达意见;不同传播主体依据主观意识对传播文本进行解码和再编码,形成了各种符号混杂的局面。大量带有情绪化非理性特点的舆论联接容易造成同质化进而导致群体极化,干扰正常信息传播渠道,进一步弱化官方公信力,诱发更加严重的群体事件。
作者 刘娜 丁艺璇
出处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76,共4页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美丽中国’视阈下乡村影像叙事与话语表达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9YJA860014 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新时代提升电视纪录片传播能力的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GD2022 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舆情新特征及社会治理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20YJ03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0

  • 1金太军.公共行政的民主和责任取向析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0,(5).
  • 2[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125.
  • 3[法]塞奇·莫斯科维奇.群氓的时代[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 4Margolis, M. and Resnick, D. Politics As Usual : The Cyber- space "Revolution". London : SAGE Publications, 2000.
  • 5[英]安德鲁·查得威克.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 6刘文富.网政政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 7Electronic Communities: Global Village or Cyber Balkans [ EB/OL]. http://web, mit. edu/marshall/www/papers/ CyberBalka - ns. pdf.
  • 8刘子倩.决堤之前[J].中国新闻周刊,2010(24):54-56. 被引量:2
  • 9祁晓霞.基层政府应对群体事件网络舆情管理策略[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111-115. 被引量:7
  • 10杨晶.加强公民认同 建构和谐官民关系[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0(2):27-30. 被引量:2

共引文献34

同被引文献203

引证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