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在主要发达国家逆全球化进程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时代背景下,研究中国制造业增长效率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SFA)和数据包络分析(DEA),对OECD国家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针对全球价值链中的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及其细分产业增长效率的全球排序、中国制造业增长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制造业增长效率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中国具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中国制造业大部分细分产业垂直专业化指数较低,说明中国制造业已经摆脱了产业链低端锁定的低效率风险;同时,完备的集成配套能力和较高的产业贸易竞争力使中国制造业具有较高的产业技术效率,实质性地转变了中国制造业被动嵌入全球产业链的状况。然而,中国制造业细分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世界排序较靠后,且大多数呈负增长状态,尤其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相比仍处于劣势,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不足,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些不足和差距是中国制造业匹配新发展格局的主要障碍。
作者
李宏
牛志伟
邹昭晞
LI Hong;NIU Zhi-wei;ZOU Shao-xi
出处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48,共11页
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两种工业化战略进程中比较优势动态升级与战略匹配研究”(15AJY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