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高校《医学统计学》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方式进行初步探索,为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我校2018年春开设《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本科学生(共44个班级)共计1097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试验组(22个班),其余班级内的学生作为对照组(22个班)。试验组采取新实训教学方式,对照组采取传统实训教学方式,应用路径分析法探讨实训教学改革的效果。结果学习兴趣(直接效应=0.31)、课程满意度(直接效应=0.11)、实训考核成绩(直接效应=0.21)可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专业(直接效应=0.18,间接效应=0.12)、课程认知(直接效应=0.30,间接效应=0.19)、实训方法(直接效应=0.18,间接效应=0.32)可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共同影响教学质量。结论多种因素可影响《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其中实训方法的改革影响最显著。在以后的课程教授过程中,应着重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程认知度及课程满意度,尤其是进行实训教学方式改革方面着手以提高教学质量。
出处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1-154,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