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以“父”之名——论吴天明电影中父亲形象的能指作用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中国的传统伦理观念中,“父亲”长期以来都是权威、规范、理性的代名词。文艺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大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守门人,是民族精神与权力体系的典型代表。吴天明在电影作品中塑造了诸多的父亲形象,在这些典型人物的背后蕴藏着民族文化的精神风貌。对于这些典型形象身上所凝聚的文化指归,作为导演的吴天明有赞美、有反思、有批判、有颠覆。作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能指,这些父亲形象身上投射着不同时代背景下民族心理的共振与嬗变。
作者 杨欣
机构地区 西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3-85,共3页 Movie Literature
基金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电影导演吴天明研究”(项目编号:2019K027) 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吴天明导演创作研究”(项目编号:WL71) 西北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吴天明导演艺术研究”(项目编号:363042005061)。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5

  • 1.《孟子》[M].,..
  • 2鲍曼.《后现代伦理学》[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84、82页.
  • 3戴茂堂.《西方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
  • 4韦政通.《伦理思想的突破》[M].水牛出版社,1986年..
  • 51934年1月《晨报》连载.
  • 6中国电影研究,1983.
  • 7明星影片公司编辑发行.<孤儿救祖记>特刊,1923,.
  • 8《观<孤儿救祖记>评》[J].电影周刊,1924.
  • 9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编辑发行.<儿孙福>特刊,1926,.
  • 10映华 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编辑发行.《看<儿孙福>后》[J].<探亲家>特刊,1926,.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