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权利范畴认定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法律规范存在漏洞以及相关解释存在模糊性,使得其权利范畴一直存在争议。梳理适用困境成因以及国外立法例,发现争议的原因在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客体有“作者人格利益”与“作者声誉”的分歧,行为范畴也因客体差异存在不同的界定范围。考察国际公约以及借鉴国外经验,应从保护客体与行为范畴两方面来明确其杈利范畴。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客体是作者在作品中的人格利益,表现为作品同一性,其行为范畴是指禁止破坏作品同一性的行为,包括对作品本身的修改以及其他作品使用行为,并不必然产生损害作者声誉的结果。在具体认定权利范畴时,应以社会公众为判断主体,判断修改行为是否足以使社会公众误解原作内容,进而认定是否侵害了作品同一性。
作者 毛铭浩
出处 《中国版权》 2020年第6期46-52,共7页 China Copyright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59

  • 1刘有东.论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之行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4):142-145. 被引量:15
  • 2李琛.被误读的“修改权”[J].中国专利与商标,2004(3):69-75. 被引量:13
  • 3谭启平,蒋拯.论著作人身权的可转让性[J].现代法学,2002,24(2):74-80. 被引量:19
  • 4何炼红.网络著作人身权研究[J].中国法学,2006(3):69-82. 被引量:26
  • 5克洛德·科隆贝.世界各国著作权和邻接权的基本原则[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16.
  • 6A·迪茨.迪茨教授关于修改中国著作权法的报告草案[G]//郑成思.知识产权研究(第10卷).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202.
  • 7谢怀轼.论版权法中的精神权利[G]//中国版权研究会.版权研究文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46.
  • 8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第1款第3项.
  • 9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第1款第4项.
  • 10刘波林译.《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1971年巴黎文本)指南》[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4页.

共引文献7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