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文博类电视节目的现状、问题与出路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研究和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形成文化认同、建构自身身份的重要资源。博物馆和电视节目的合作,使得博物馆可以与观众进行"对话",有了更多的交互体验,变得更加个性化、公众化。媒体融合不仅将文博类电视节目推向更广阔的观众视野,更助力博物馆在特殊时期进行宣传和科普。
作者
郑纯子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出处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4-67,共4页
China Television
关键词
博物馆
文博类电视节目
文化认同
融媒体
分类号
G2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12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兰维.
文化认同:博物馆核心价值研究[J]
.中国博物馆,2013(1):20-25.
被引量:17
2
佐斌,温芳芳.
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2):175-187.
被引量:97
二级参考文献
42
1
曹兵武.
留住城市历史之根铸造城市文化之魂——福州三坊七巷探索以社区博物馆综合保护与传承城市文化遗产[J]
.国际博物馆,2011(2):79-86.
被引量:7
2
陶东风.
全球化、文化认同与后殖民批评[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50(6):50-53.
被引量:14
3
邓治文.
论文化认同的机制与取向[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2):30-34.
被引量:28
4
张卫萍.
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状况的调查与比较——基于1983年和2005年的两次调查[J]
.社会科学战线,2006(3):327-328.
被引量:4
5
张莹瑞,佐斌.
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475-480.
被引量:657
6
陈世联,刘云艳.
西南六个少数民族儿童民族文化认同的比较研究[J]
.学前教育研究,2006(11):12-15.
被引量:25
7
秦向荣,佐斌.
民族认同的心理学实证研究——11~20岁青少年民族认同的结构和状况[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6):37-41.
被引量:33
8
郭艳,徐博东.
回归前后香港同胞“国家认同”的变迁及其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启示[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1):57-61.
被引量:11
9
季中扬.
当代文化认同的思维误区[J]
.学术论坛,2008,31(8):155-158.
被引量:18
10
石群勇.
多重认同:文化遗产与博物馆——以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为例[J]
.凯里学院学报,2009,27(4):39-42.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12
1
于秒,马鹏云,王姜梅.
新冠疫情暴发前后葡萄牙中文学习者学习动机对比分析[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17-23.
2
陈永涌,徐洁.
“两弹一星”精神的心理学机制及其现实意义[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1):45-51.
被引量:1
3
于文夫.
华语电影传统美学风格塑造与发扬的文化认同意义[J]
.文艺争鸣,2022(9):183-186.
4
邓玉柱.
试论国内华侨博物馆的地域特点及文化认同功能[J]
.八桂侨刊,2014(2):60-63.
被引量:3
5
王晓梅,孙超.
文化冲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挑战[J]
.理论观察,2017(6):60-62.
6
周宜君,冯耕耘.
旅游促进文化自信的作用机制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0(1):38-40.
被引量:7
7
彭茜.
论幼儿的文化认同及促进策略[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8,0(1):26-30.
被引量:9
8
江雨时,朱伯玉.
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国软权力建构[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1):36-41.
被引量:2
9
乔晓丽.
大学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同研究综述[J]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8,9(1):80-83.
被引量:1
10
张玲玲.
浅析学生发展应具备的核心素养[J]
.文教资料,2018(12):120-121.
同被引文献
20
1
徐晓霖.
“互联网+”时代的人文类纪录片解说词创作——以《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J]
.北方传媒研究,2022(1):89-92.
被引量:4
2
王梦瑶,项仲平.
对当下文博类节目的创新思考[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10):61-64.
被引量:6
3
廖声武,郑永涛.
文博类综艺节目创新路径及思考[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2):109-111.
被引量:4
4
董泓.
探析文博类电视文化节目文化传承的长尾效应[J]
.当代电视,2020(8):47-49.
被引量:8
5
曾丽红.
“记忆作为方舟”:论文博类纪录片形塑集体记忆的媒介功能[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11):120-123.
被引量:23
6
王韵,薛羽佳,辛笑颖.
剧式表达:文化类综艺节目叙事的空间转向[J]
.中国电视,2020(12):41-45.
被引量:41
7
高贵武,乔秀宏.
仪式·叙事·IP:文博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反思[J]
.新闻与写作,2021(2):89-93.
被引量:8
8
赵聪,何红泽.
剧式表达 仪式建构 价值书写——《典籍里的中国》审美意蕴探析[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7):108-111.
被引量:14
9
朱婧雯.
新媒体语境下文博类节目的艺术呈现——以《国家宝藏》为例[J]
.新媒体研究,2021,7(6):58-60.
被引量:1
10
金紫梦.
轻青叙事:文博节目的创新与拓展——以《此画怎讲》为例[J]
.东南传播,2021(7):95-9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谷艳敏.
媒体融合时代我国文博类节目创新传播思考[J]
.传播与版权,2023(12):38-41.
被引量:2
2
白至纯.
新时期文博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与发展[J]
.中国报业,2024(6):62-63.
3
蒲睿诗.
活态创演:文博类节目叙事的空间转向[J]
.融媒,2024(5):52-56.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陈洁.
媒体融合在文博宣教中的创新应用[J]
.记者摇篮,2024(4):141-143.
2
范洋洋,卢禾.
建构·转移·融合:《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场景视域下的年轻化表达[J]
.视听,2024(6):90-93.
1
江波,王卓煊,程港.
民族院校双语法学实践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出路——基于三所高校的案例分析[J]
.民族教育研究,2020(6):143-149.
被引量:2
2
范萍萍.
未来城市雕塑的“艺术+”新综合感性方式——专访隋建国[J]
.美术观察,2021(3):8-11.
被引量:1
3
严帅.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班级管理实践与研究[J]
.安徽教育科研,2021(3):119-120.
4
张朝枝,蒋钦宇.
批判遗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1,6(1):81-91.
被引量:15
5
黄寺论坛[J]
.中国西藏,2021(1):92-93.
6
孔巧丽.
新时代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出路[J]
.教育与职业,2021(6):70-76.
被引量:31
7
郭丽双.
根源与出路:反思新冠肺炎疫情与全球性危机——俄罗斯学者访谈[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73(1):152-158.
被引量:2
中国电视
202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