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容器隐喻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普遍存在于语言现象中。基于对"容器"的认知导致对人群的分类,并且使人以符合社会身份的模式来思考和行事。在社会认知中,"容器"可以是国家(如中国人、美国人)、地区(如广州人、北京人)、种族(如黑人、白人)、民族(如汉族、藏族)、家族、家庭、职业(如军人、演员)、性别(男人、女人)、年龄(如80后、90后),等等。"容器"概念的功效在于,人们通过社会关系度、亲密度等属性来区分"容器"的"内"与"外",从而形成了"内群体"(in-group)与"外群体"(Out-group)。
作者 郭人豪
出处 《中国民族教育》 2021年第2期24-25,共2页 Ethnic Education of China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