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威胁方法取供排除判断标准的反思与重构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我国确立了威胁方法获取供述的排除规则。这一规则以“难以忍受的痛苦”与“违背意愿”作为判断的关键点。这种判断标准因依赖内心主观感受,外人时常难以观察和作出精确判断而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威胁方法获取供述的排除规则在实践中演变为“不排除”规则。由于痛苦程度、违背意愿与威胁之间并非像暴力取证那样始终存在着显著关联,以此作为供述排除的判断标准必然会衍生出上述问题。基于威胁作为非法方法的法律禁止本质要求和实践的不良反应,采用该方法获取供述排除的判断标准应当重构。以威胁方法的违法性、违反人伦道德以及危害后果的严重性和现实的不接受性作为判断的关键要素,以“痛苦程度”和“违背意愿”作为辅助要素,结合被威胁者的自身状况与讯问现实场景等情况进行综合性判断,确保排除规则的判断标准符合威胁方法取供排除的固有本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 谭趁尤 郭华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9-165,共7页 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司法部一般项目“司法鉴定立法研究”(16SFB2026) 2020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重要论述研究”(20FKS00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二级参考文献58

  • 1邢福和.讯问方法与引供、诱供、指名指事问供关系的探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5(4):48-51. 被引量:6
  • 2王兆志.浅析使用证据与指名问供的界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5(3):48-50. 被引量:2
  • 3龙宗智.欺骗与刑事司法行为的道德界限[J].法学研究,2002,24(4):96-104. 被引量:138
  • 4陈闻高.讯问强制性与沉默权[J].研究生法学,2005,20(3):99-104. 被引量:2
  • 5邓思清.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6,24(3):105-115. 被引量:20
  • 6[奥]曼弗雷德·诺瓦克.《民权公约评注--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上),毕小青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32页.
  • 7[日]田官裕.“被告人的地位及其口供”,载西原春夫主编.《日本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中国法律出版社、日本国成文堂出版社1997年版,第294页.
  • 8王圣扬等.“论侦查阶段的控辩平衡”,载孙长永主编.《现代侦查取证程序》,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第208页.
  • 92010年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第3条.
  • 10王安全、金泽刚.“沉默权与如实回答义务的冲突与选择”,载游伟主编.《华东刑事司法评论》(第五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23-224页.

共引文献34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