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政党类型学视域中的使命型政党:体制框架、产生逻辑与中国实践 被引量:2

Mission-Based Party in the Prospective of Party Typology:Framework,Generation Logic and Chinese Practic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政党类型的形成和发展与特定政治体制框架紧密相关,反映了政党在国家与社会互动中具体位置的变化。西方政党类型学的相关范式由于受到特定政治框架的影响,具有内在的局限性,对于复杂现实的解释力相对有限。尤其是在"政党—国家"体制的框架中,政党在国家与社会互动中的位置有了根本性变化,政党由此具备了新的组织特征和类型化特点。作为一种特殊类型,使命型政党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是政党政治发展内在规律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典型的使命型政党,既具备使命型政党一般性的组织特征和运行逻辑,又在中国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自身特色,具备了相应的特殊性。也正是这些特殊性让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始终保持着党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 赵大朋 Zhao Dapeng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83,共10页 Theory Monthly
基金 国家社科一般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体制的发展与改革研究”(19BKS065)。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30

  • 1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修订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 2[德]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曹卫东,付德根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
  • 3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6).
  • 4陈明明.《革命党,统治党,执政党》,肖滨等编.《中大政治学评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版.
  • 5陈明明.《在革命与现代化之间》,载陈明明主编.《革命后社会的政治与现代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 6Harold Hotelling. Stability in Competition [J].the Economic Journal. Vol.39, 1929.
  • 7Stefano Bartolini. Coalition Potential and Government Power [A]. Paul Pennings and Jan-Erik Lane. Comparing Party System Change[C]. London: Routledge, 1988.
  • 8[意]G.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M].王明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 9Reuven Y. Hazan. Center Parties: Polariz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European Parliamentary Democracies [M]. London: Pinter, 1997.
  • 10Kaare StrФm. A Behavioral Theory of Competitive Political Parties [J].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i.34, No.2, 1990.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