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兰纳德•阿伯拉罕森的《房间》采用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相交叉的双视角叙事,在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电影故事与现实事件的对比中制造出对冲效果,促进了“房间”内外角色与观众、电影与现实之间的双向交流,探讨了绑架案幸存者的心灵困境。在阿伯拉罕森的镜头下,“编码”后的物体成为隐喻“重生”的象征性符号,并通过观众观影的“解码”活动,使电影与原著产生审美差异性,制造出独特的影像修辞效果。
作者
黄也平
彭佳琪
Huang Yeping;Peng Jiaqi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1-190,共10页
Academic Exchange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广告‘积极传播’与新世纪中国消费转型研究”(15BXW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