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以文化认同熔铸青少年国家认同

Forging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Young People with Culture Identity Education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核心,是国家凝聚力的源泉。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只有建构为全体国民所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拥有共同的集体记忆和公共文化,才能引导人们形成强烈的国家认同感,进而确保国家的安全、统一和稳定。借助各种有效的文化资源,以文化认同熔铸国家认同,是提升国民国家认同感的基本方式。为此,在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中,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承历史记忆,展示文化符号“能指”背后的“所指”意蕴。
作者 吴玉军 Wu Yujun
出处 《中国校外教育》 2021年第2期15-19,共5页 AFTER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国家认同视阈下的革命英雄记忆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9VSZ11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10

  • 1高小康.非物质遗产与文学中的文化认同[J].文艺争鸣,2007(3):13-17. 被引量:25
  • 2[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毕然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91.
  • 3[英]安东尼·D·史密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M].龚维斌,良警宇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1.
  •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报告[R].张玉国译.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7.
  • 5[加拿大]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韩震,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49.
  • 6[法]米·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M].韩树站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443.
  • 7[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3(导论).
  • 8[美]乔纳森·弗里德曼.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M].郭建如译.商务印书馆,2003.214.
  • 9[英]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和文化边界[M].司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98.
  • 10[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吴敏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6.

共引文献2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