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丝路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析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丝路精神”从历史走向现代,经过沉淀和深化形成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不同层次的精神内涵。把丝路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国际型人才、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体现。高校应该通过坚持教育引领、提升素养情操、丰富校园文化和促进就业创业等路径,把“丝路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作者 林燕喜
出处 《大学(思政教研)》 2021年第2期122-124,共3页 University
基金 2018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丝路精神融入福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AS180277)。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29

  • 1李卫,胡澎.中印文化的包容性比较[J].文教资料,2006(20):96-97. 被引量:4
  • 2张开城.君子人格与“比德”[J].学术月刊,1995,27(12):25-28. 被引量:30
  • 3(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北京:三联书店,1956:174-175.
  • 4何芳川航海论——谈一种开放的精神[N].北京日报,2006-11.30(19).
  • 5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 6习近平.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06(2).
  • 7习近平.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控绸之路经济带”[EB/0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09-09;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新华网,2015-03-28.
  • 8杨永林,张哲浩.用丝路精神和博望眼光拥抱世界-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访谈[N].光明日报,2015-03-23(005).
  • 9(汉)班固著,(清)汪远孙校.汉书·地理志[M].武昌:永康胡氏退补斋,清同治10年(1871).
  • 10汪向荣校注.唐大和尚东征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9.

共引文献28

同被引文献1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