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社区再造:论作为社区的大学及其非遗传承的意义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大学在非遗传承中的地位应该从保护者、参与者、研究者等学术性、公益性的位置上升到传承社区与文化空间的主体性地位。作为地域文化和地方社区的一部分,大学既是当地非遗项目展演传播的重要场所,同时又具备再造成为非遗传承社区和文化空间的社群基础,师生参与的校园非遗传承既可以让大学所在的城市和地域非遗得到彰显,又可以让这些非遗在大学校园里落地生根,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传统。“作为社区的大学”在非遗传承中不应只是大学行政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教育政绩,还应是大学师生自觉地对文化乡愁和文化身份主体性的召唤。大学不仅可以是社区非遗的代言人,还可以是非遗社区的再造者。
作者 苏长鸿
出处 《非遗传承研究》 2021年第1期35-39,共5页 Research 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61

共引文献28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