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审美主义与中国文学史的现代书写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或许只有在20世纪以来的思想变革和学术变迁的整体视野中,才能厘清审美主义与中国文学史写作的复杂关系。从晚清至五四时期的启蒙运动到1980年代的新启蒙运动,美学话语都存在相似的历史逻辑和密切的精神联系。审美主义在文学史著述中也发挥了重要影响。在中国文学史编纂中,文学本质论建构了文学史对象的美文性质,文学本体论奠定了文学史评价的美学标准,文学主体论强化了文学史阐释的作品中心。与此同时,对文学史写作中的审美话语进行理论反思和历史反思也是必要的。
作者 颜水生
出处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1年第3期38-44,共7页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文学史写作话语研究”(项目编号:18FZW019)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24

  • 1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J].文学评论,1985(6):11-26. 被引量:374
  • 2韦勒克 沃伦.《文学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第123页.
  • 3王春元.《(文学理论)中译本前言》,见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
  • 4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秘书处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25年(1979-2004》(未刊).
  • 5王瑶.《关于现代文学研究工作的随想》,《王瑶全集》第五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9-20页.
  • 6王富仁.《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先驱者的形象》,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57-58页.
  • 7钱理群.《人格魅力与思想力量--1996年10月25日在人大新闻学院召开的座谈会上的发言》,《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8页.
  • 8鲁枢元.《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N].《文艺报》,1986年10月18日.
  • 9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218页.
  • 10艾略特 曹庸译.《传统与个人才能》[J].外国文艺,1980,.

共引文献48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