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屈家岭遗址出土的陶器 浅析屈家岭文化的审美心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审美心理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与人本身息息相关,并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发展、丰富、完善。在新石器时代,不同区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审美心理。屈家岭文化作为长江流域的第一个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其自身也有着独具特色的审美心理。屈家岭文化分布范围较广,该文作者选择遗存相对齐全的屈家岭遗址入手,从其出土的典型陶器、陶器类型的演变发展过程入手,分析屈家岭文化的审美心理。
作者
闫鑫钶
机构地区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第8期23-24,27,共3页
Art 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屈家岭文化
屈家岭遗址
陶器
审美心理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林邦存.
关于屈家岭文化区、系、类型问题的初步分析[J]
.江汉考古,1997(1):36-48.
被引量:8
2
陈飞,孙艳霞.
浅谈屈家岭文化中的典型陶器[J]
.设计艺术研究,2017,7(6):12-17.
被引量:2
3
杨菁.
浅谈屈家岭文化中的陶器[J]
.艺术教育,2018(11):154-155.
被引量:2
4
蔡运章.
屈家岭文化的天体崇拜——兼谈纺轮向玉璧的演变[J]
.中原文物,1996(2):47-49.
被引量:11
5
周光林.
屈家岭文化墓葬浅析[J]
.江汉考古,1993(4):34-40.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孙广清.
河南境内的大汶口文化和屈家岭文化[J]
.中原文物,2000(2):22-28.
被引量:29
2
朱乃诚.
屈家岭下层遗存的文化性质和屈家岭文化的来源[J]
.考古,1993(8):734-740.
被引量:6
3
方酉生.
试论屈家岭文化[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6,40(3):116-121.
被引量:5
4
陈文.
屈家岭文化的界定与分期[J]
.考古,2001(4):63-77.
被引量:7
5
朱志荣.
龙山文化陶器的审美特征[J]
.广东社会科学,2008(3):152-156.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22
1
邓俊峰,刘晴.
浅析屈家岭文化的装饰纹样[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0(6):71-72.
2
吴耀利.
雕龙碑第三期遗存的文明化进程[J]
.江汉考古,2004(3):49-55.
被引量:2
3
马保春,杨雷.
新石器时代晚期鄂豫陕间文化交流通道的初步研究[J]
.江汉考古,2007(2):42-51.
被引量:11
4
邓辉,陈义勇,贾敬禹,莫多闻,周昆叔.
8500 a BP以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古文化遗址分布的演变[J]
.地理学报,2009,64(9):1113-1125.
被引量:42
5
孟原召.
屈家岭文化的北渐[J]
.华夏考古,2011(3):51-63.
被引量:20
6
刘铮.
良渚玉璧象征意义新探[J]
.中原文物,2012(5):38-43.
被引量:1
7
刘铮.
璧琮原始意义新考[J]
.古代文明,2012,6(4):97-104.
被引量:2
8
王银平.
邓家湾遗址石家河文化墓葬相关问题再探讨[J]
.江汉考古,2013(4):84-92.
被引量:1
9
余永红.
白马藏族“鱼骨牌”饰品的考古学研究[J]
.青海民族研究,2014,25(4):153-158.
10
叶舒宪.
玉璧的神话学与符号编码研究[J]
.民族艺术,2015(2):22-30.
被引量:3
1
张枫林,林森.
从龙游荷花山遗址东区的陶器类型谈对上山文化分期的新认识[J]
.江汉考古,2021(1):88-96.
被引量:2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