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道德与社会形成的另一种假说——卢梭情感主义自然状态学说的创见及问题

Analysis on Rousseau's Hypothesis of Moral Origin and Social Formation Based on Rousseau's Natural State Theory from Sentimentalism Perspectiv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卢梭以自然状态、社会契约和共和国公民之培养为核心的政治哲学体系虽已在学界获得了一定的研究,然而少有学者注意到这一政治哲学体系中的情感主义倾向。在《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一文的自然状态理论中,卢梭将自然情感——自爱心与怜悯心——而非理性视为人最原始的自然属性,认为仅靠自然情感就能够确保自然人的自我保存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平相处,让自然人处于一个相对道德的自然状态。在人最初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过程中,也是自尊心这一外在于人自身、以与他人攀比来获得对自身价值之肯定的情感成为人类出现恶的倾向的第一步。由自尊心而产生的自私自利、对财产的占有欲等恶行随后导致了自然状态的解体和社会的形成。这种对道德与社会形成的情感主义诠释在近代社会契约论传统中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理性主义者的另一种设想,将近代契约论理论追溯自然状态的方法向前推进了一步,对其他契约论者理性自然人假设的批判也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然而,卢梭的自然状态理论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他对自然状态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目的都体现出将自然状态当作实然状态的倾向,容易对契约论传统的自然状态学说造成更大的混淆。尽管如此,卢梭情感主义的自然状态学说与理性主义的社会契约论之间的相容性有助于回应当代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理论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即在心理学等实证科学研究证实了情感在人进行道德决策时的重要性之后,一种情感主义的道德和社会起源论是否可能与理性主义的道德和政治哲学体系相容。
作者 陶文佳 TAO Wen-jia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48,共10页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西方平等主义三大核心争论及其逻辑进程研究”(17BZX092) 湖北省教育厅项目“西方平等主义思想的发展与变革”(16Q026)。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