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外危机的传导、共振与1930年“金涨银跌”风潮

“Gold Rising and Silver Falling”of 1930 in China:Transmission and Resonance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Financial Crisi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930年年初爆发于上海、持续时间超过一年半的“金涨银跌”风潮,导致白银价格下跌50%以上,白银的国际购买力大幅减弱,引发国内经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继上海之后,天津、汉口、广州等国内主要商业城市贸易萎缩,物价上涨,工商业倒闭,金融风潮演化为全国性经济危机。究其原因,一是由于1920年代印度等国转为金本位,大肆抛售库存白银,英、法、澳、德等国也纷纷降低本国银币含银量,导致国际市场白银过剩,白银货币功能萎缩,以伦敦标准银价为代表的世界银价持续下跌;二是白银兼具货币与商品的双重属性使中国银价受制于世界白银供需和市场波动不能自主,加剧了中国银本位货币体系的国际风险;三是近代中国金银并存、两元并存的货币体系格局使银价危机可以轻易地通过金银比价和两元洋厘向国内市场传导,波及中国所有存在白银交易、汇兑或以白银为核算单位的行业和领域。由于央行制度缺失,金融市场被外国资本把持,南京国民政府缺乏应对经济危机的有效金融工具,尽管采取了打击投机、限制金银流动、关税征金等一些管控举措,但无法从根本上阻止银价危机在国内蔓延。银价危机在造成中国国内经济秩序混乱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市场上的银价恐慌,形成中外银价危机相互传导与共振的局面。此次中外银价危机的传导与共振,既是1920年代以来西方金本位国家经济博弈的国际反应,也是中国独特的货币体系因应外来经济危机的必然结果。
作者 王强 WANG Qiang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79,共10页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上海银钱业利率波动机制研究”(17BZS140)。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