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媒体视阈下的观影时长研究:延迟、延宕与选择权的幻象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为大众普遍接受的电影时长是由制作者、放映方和观影者长期磨合而来的艺术惯例,新媒体的兴起却带来了新的挑战。以"商业中断""数据缓冲"为代表的观影延迟形成了观影过程中的"传播噪音";而"空间可感""支线可控"所带来的观影延宕,则是对影片叙事主旨的违逆与消解。即便互动电影的交互叙事模式给予了观影者前所未有的主体地位,但新媒体观影过程中的延迟、延宕,仅是设计者借助"程序修辞"达成的意志显现,不断跳脱叙事节奏和故事主线的后台程序操作终归令观影者难以达成叙事认同,被绑架于资本逻辑的观影者获得的仅是一种选择权的幻象。
作者 赵轩
出处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7-141,共5页 New Films
基金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再媒介化”背景下VR电影叙事的交互性研究(项目号:16DXWJ02) 江苏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教师科研支持项目:“全球化”视阈下华语电影叙事范式与现实主义路径研究(项目号:19XFRX024)。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67

  • 1汪献平.电影叙事视角与观众欣赏心理[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39-45. 被引量:21
  • 2李恒威,肖家燕.认知的具身观[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1):29-34. 被引量:74
  • 3张伟佳.谈《罗拉快跑》中的后现代主义叙事风格[J].现代企业教育,2007(09X):90-91. 被引量:2
  • 4大卫·波德维尔.电影诗学[M].张锦,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 5史蒂芬·巴托莫尔.惊恐的观众:早期电影与“火车效应”(The Panicking Audience?Early Cinema and the “Train Effect”[J].电影、广播和电视史杂志,1999,.
  • 6列昂·葛瑞威奇.交易电影:数字吸引力的可交换流通(The Cinemas of Transactions:The Exchangeable Currency of the Digital Attraction).电视与新媒体(Television and New Media.2010年3月22日),.
  • 7杰夫·金.奇观性叙事:大片时代的好莱坞(Spectacular Narratives:Hollywood in the Age of the Blockbuster)伦敦LB.Taurus出版社,2000.42-45.
  • 8汤姆·甘宁.吸引力电影:早期电影、观众与先锋性(The Cinema of Attractions:Early Film,its Spectator and the Avant-Garde).见:托马斯·埃尔萨瑟(Thomas Elsaesser)等编.早期电影:空闾、哂格与叙事(Early Cinema:Space,Frame,Narrative).伦敦BFI出版社,1990.57,61.
  • 9http://www, youtube.com/watch, v=iNReejO7Zu8& feature=related.
  • 10列夫·曼诺维奇(LevManovich).软件统领一切(Software Takes Command).2008年11月20日.www.softwarestlldies.corrdsoftbook.

共引文献184

同被引文献41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