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華夷譯語》丁種本與《額~哷馬尼雅語》之研究 被引量:1

The New Huayiyiyu(1748)and the Research on Sino-German Vocabular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以我國最早的漢德詞匯表《額~哷馬尼雅語》爲研究對象,對德國漢學家福克司(Walter Fuchs,1902-1979)於1930年代對這一成書於1748年的雙語詞匯表的發現和研究做了梳理,同時根據德文和中文的史料對此書作者、德籍耶穌會士魏繼晋(Florian Bahr,1706-1771)的生平做了鈎沉。在對以往的研究綜述中,本文作者指出,包括《額~哷馬尼雅語》在内的乾隆年間編撰的此類雙語詞匯表,是《華夷譯語》的一種,被法國和日本的學者稱作"丁種本"。本文分析了《額~哷馬尼雅語》在内容上的特點,認爲這樣的一部書是按照漢語的詞義系統和事物分類而編撰的,屬於清代傳統義類辭書之一種。從本質上來講,《額~哷馬尼雅語》是"漢—外詞匯手册",只不過將外文排在前面而已。其次分析了此書在釋義、翻譯方面的特點,認爲《額~哷馬尼雅語》對20門類的漢語詞匯的釋義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來處理,其中既有翻譯,也有注釋、解釋、描述,舉例説明了故意曲解和誤解的例子,也指出了德文釋義方面的一些錯誤。本文還分析了這一詞匯表在形式上的特點,認爲"一詞一釋"的方式限制了編撰者的釋義和翻譯。由於此書編撰於1748年,屬於近代中期的德語,當時德語的正字法還很不完善,書寫的方式跟今天相距甚大,本文也對18世紀的德文詞匯特點予以了歸納。在結論中,本文作者指出了《額~哷馬尼雅語》既未反映出啓蒙運動以來德國的新思潮,更未反映出中德之間的某種互動,《額~哷馬尼雅語》與整個的《華夷譯語》一樣,反映出的是清代"朝貢體系"的觀念。
作者 李雪濤 Li Xuetao
出处 《中国文化》 2021年第1期197-218,共22页 Chinese Cultur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8

共引文献27

同被引文献7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