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代文化創造力強大,經學是重要的精神驅動力量。唐代的經學在太宗貞觀朝奠定規模,孔穎達主持纂修的《五經正義》固然是重要的標志性的成就,但同時的顏師古的《漢書注》和《匡謬正俗》中大量的經文訓解,亦顯示極活躍的思想動力,與《五經正義》互補。初唐貞觀經學是多元發展的時代,而非定一尊於《五經正義》,思想的活躍與精神的創造力受到經學的鼓動。《五經正義》没有《論語》,實不足以立本。《漢書注》和《匡謬正俗》則有二百多條《論語》的訓釋,接近一部《論語》注。比較顏師古與前人的訓釋,發現相當多具批判性的獨立見解,與時代的思想對話。顏師古的“匡謬正俗”,以其自身反駁了清儒對他抄襲前注的詆諆,與孔穎達的勇於立義,互相映美,爲立經學的“本”付出貢獻,補充了《五經正義》不足之處。顏師古治經具明確的家法意識,強調西漢及南朝的訓故與版本,與承傳周、隋北地經學的孔穎達異。其中對《論語》“性與天道”這重要的思想論題的訓釋,乃匡正南朝佛學背景下的形而上學的發揮,而遵從文本的原義以要求“通”,顯示了強大的精神反撥力量,不能等閑以文字訓故視之。敘述綱領序引一、“貞觀經學”——初唐經學的面貌與顏師古經學的意義二、顏師古生平與家學三、從《漢書注》看顏師古的治經原則本論:顏師古《論語》訓釋斟議後論:顏師古匡正“性與天道”訓釋的學術史意義徵引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