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先秦時期貴族男子的教育中,射禮無疑具有核心的地位,《禮記·内則》謂:"子生,男子設弧於門左……三日始負子,男射女否",《禮記·月令》、《燕義》都提及學校教育中射禮具有關鍵地位。《論語》謂:"君子無所争,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争也君子"。射禮除了透過競賽培養氣力和勇氣,同時也強調"讓",這在《儀禮·鄉射禮》、《大射儀》叙述射禮儀節之三番射中可以看出,第一番射"獲而未釋獲",第二番射"釋獲",第三番射"不鼓不釋",並以鼓樂節射。第一番射時只在誘射,第二、三番射時,雖然"釋獲",但重視揖讓與觀德行,尤其第三番射,樂節被特别強調。學者往往謂射禮"貴仁義而賤勇力",這於射禮的儀節過程中可以看出。然而所謂賤勇力者,乃在避免好勝之心,而實在培養勇氣、勇德與群性,故而一方面強調"射不主皮",另一方面則強調持弓審固,合於樂節,乃能中的;因此以"發而不失正鵠者"爲賢者,"序賓以賢"在此脈絡下理解,"賢能"亦在此脈絡下培養。
出处
《中国经学》
2019年第1期183-196,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