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塞外生客”到“中华民族象征”的骆驼形象——关山月《塞外驼铃》与驼运图像的新观念 被引量:2

From “Strangers Beyond the Great Wall” to the “Symbol of the Chinese Nation”——Relevance between Guan Shanyue’s Camel Bells Beyond the Great Wall and the New Concept of Camel Transport Image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43年,关山月携夫人李小平与赵望云、张振铎一行前往西北写生。是年秋,关山月在玉门创作《塞外驼铃》,描绘在沙漠中艰难行进的蒙民驼队。1945年1月13日,关山月在重庆举办"西北纪游画展",郭沫若前往参观,并为《塞外驼铃》题诗作跋。本文以《塞外驼铃》为切入点,试图展现晚清民国时期骆驼形象产生、传播和接受的历史,梳理在抗战时期驼运图像新观念的建构过程,解释骆驼形象是如何从作为异域旅行想象的"塞外生客"转变为任重道远的"中华民族象征"的。
作者 丁澜翔 Ding Lanxiang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6-160,共15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抗战艺术史(多卷本)”(编号:20ZD051)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33

  • 1李安庆.喜峰口战役中宋哲元致国民政府电报选[J].历史档案,1984(2):72-82. 被引量:1
  • 2贾鸿雁.民国时期游记图书的出版[J].广西社会科学,2006(1):106-108. 被引量:6
  • 3胡风.《论持久战中的文化运动》,胡风全集(第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42页.
  • 4黄茅.《漫画艺术讲话》,上海:商务印书馆,1943年,第51、87页.
  • 5(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编辑委员会编《鼎艺千秋--梁鼎铭、梁又铭、梁中铭纪念画展》,(台北)同立历史博物馆2010年版,第174页.
  • 6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目战争史》上卷,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第246-248页.
  • 7《良友》第74期,1933年.
  • 8《图画时报》第912号,1933年.
  • 9虚舟:《一九三三年前奏曲》,载《良友》第74期,1933年.
  • 10陈孝祚:《中×大战胜败狂想》,载《中国漫画》第10期,1936年.

共引文献47

同被引文献9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