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超重肥胖人口规模已超3亿人,日趋增加的肥胖污名化现象易导致体重歧视,将不利于共同体社会的构建。研究借助涉身理论的分析视角,对肥胖污名产生的社会根源、个人内化机制、负面效应因素等问题进行梳理。肥胖污名的外溢性作用可对个体、群体乃至社会产生消极影响,他者建构的肥胖者形象会引起污名的外在规范效应,而自我意象认知则不断内化肥胖污名的负面作用。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引领下,需要提升个体与群体的身体素养、健康素养、体育素养等综合素养水平,尤其是需要关注青少年儿童这一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18,12,共7页
China Youth Study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干预理论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2017WB20)
江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徐州市铜山区小学生身体活动水平与体质健康风险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9A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