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统整到创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来自江阴一中的探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对国家课程创造性改造和二次开发的过程。江阴一中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创造性地把国家课程方案落实为学校层级的生动实践。“统整”现有的课程,打造坚实的课程生态基底,是学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必由之路&基于创生取向,对学校课程文化继承式地再发展,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发展之途。
作者
李忠
机构地区
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
出处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1年第2期52-55,共4页
Research and Review on Education
关键词
国家课程
校本化
统整
创新
分类号
G63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7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0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徐玉珍.
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J]
.教育研究,2008,29(2):53-60.
被引量:101
2
叶力汉.
“经验之塔”理论及其现实指导意义[J]
.电化教育研究,1997,18(2):20-24.
被引量:22
3
杨清.
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四个着力点[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2):92-97.
被引量:9
4
何云峰.
多重视阈下的发展性评价理念意蕴[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3):10-11.
被引量:5
5
张刚要,刘陈,赵允玉.
多重逻辑下的课程形态变迁:一个分析框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7):51-55.
被引量:4
6
朱晓青.
发展性评价:面向开放大学学生的新策略[J]
.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7):72-74.
被引量:10
7
徐玉珍.
群体审议——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决策的一个参考框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13(4):23-34.
被引量:25
8
李学书,秦杰.
教师课程权力的价值考问[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0):37-41.
被引量:5
9
余娟,郭元祥.
教师的课程创生:意蕴与条件[J]
.教育发展研究,2009,29(12):57-62.
被引量:22
10
王淑芬.
教师课程领导力研究框架探析[J]
.社会科学战线,2020(11):274-280.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67
1
熊梅,脱中菲,王廷波.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模式[J]
.江苏教育研究,2008(12):19-21.
被引量:15
2
朱福传,张华.
农村中小学英语学科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2007(1):76-76.
被引量:1
3
罗仙金.
简析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及教学方法[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90-91.
被引量:26
4
曾天山.
教材发展的比较研究[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1(4):52-57.
被引量:5
5
洪明.
“反思实践”思想及其在教师教育中的争议——来自舍恩、舒尔曼和范斯特马切尔的争论[J]
.比较教育研究,2004,25(10):1-5.
被引量:51
6
尹弘飚,李子建.
再论课程实施取向[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67-73.
被引量:28
7
王佑镁.
基于ePortfolio的信息化教学评价策略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3,24(12):61-66.
被引量:33
8
吴国珍.
引出教师的课程领导智慧[J]
.教师教育研究,2006,18(3):28-32.
被引量:12
9
卢乃桂,陈峥.
作为教师领导的教改策略——从组织层面探讨欧美的做法与启示[J]
.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7):54-57.
被引量:39
10
龚艺华.
国外有关权力对社会认知和行为及心理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2):156-158.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201
1
莫芮.
论国家课程标准应用的研究取向与转化范式[J]
.教育科学论坛,2020,0(1):5-10.
2
肖华军,刘杰丹.
基于核心素养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分析[J]
.新智慧,2020,0(4):6-7.
3
袁利平,杨阳.
施瓦布的“实践”概念及课程旨趣[J]
.全球教育展望,2020,0(1):17-26.
被引量:24
4
李忠.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初探——以数学学科校本课程建设为例[J]
.高考,2021(23):123-124.
被引量:1
5
邱刚田,刘光文.
基于高品质办学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区域推进策略——以成都市双流区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2020(23):56-59.
6
刘君英.
依托'DIY126'教学管理模式助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J]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9,0(5):8-10.
7
王虹,李臣之.
校本课程的生成路径[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25(5):5-8.
被引量:1
8
罗尧成.
“课程审议”与“专业本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新视角[J]
.江苏高教,2005(2):82-84.
被引量:19
9
何秀玲.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眩晕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2006,22(10):42-42.
10
张文.
中职学校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建构的原因及策略分析[J]
.科教文汇,2007(09X):58-58.
被引量:2
1
申春娟.
建设三级语文课程,实现学生真成长[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5):84-84.
2
李冬梅,王延强,付阳阳.
初中师生跨学科共读一本书实践研究——以《苏东坡传》跨学科整本书阅读为例[J]
.中国教师,2021(5):75-76.
3
黄国贤.
高中数学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探索[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1(10):170-170.
4
彭云.
基于国家意志和园本实际的创生——对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实施取向的基本理解[J]
.基础教育参考,2021,12(1):68-71.
被引量:1
5
邓旭,王倩,彭波.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理性审视与实践路径[J]
.教育探索,2021(2):16-20.
被引量:2
6
杨鑫,景梅梅.
STEAM教育理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研究[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21,13(1):33-39.
被引量:8
7
李姗姗,贡济宇.
中药分析学金课建设的“五维”[J]
.时珍国医国药,2021,32(1):191-192.
被引量:7
8
毕元东.
“幸福魔方”做灵动和谐的校本课程[J]
.山东教育,2021(10):22-23.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