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临川学的性命之理及后期衍化 被引量:2

Discussion on Xing&Ming of Linchuan School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前期王安石之学被称之为“临川之学”,建构性命之理是这一时期的学术主题。临川之学注意将《周易》的天道论与《论语》《孟子》《礼记》的人道论结合起来,以建构新儒学的性命之理与内圣之道。此时王安石赞同思孟学派的性善论,源于他对儒家内圣之学的追求。尤其是宋代士大夫主体意识崛起,内圣之学有利于提升士人的人格自觉,推动士大夫主体性精神弘扬。熙宁新政后王安石之学演变为“荆公新学”,其学术重点在以《三经新义》为依据的礼法制度。他以“性情一也”证明性情可善可恶,其人性论又回到汉代的性三品与性善恶混,其目的是为礼法政制提供人性论依据。晚年王安石更多地关注士大夫个体的精神超脱,故而对佛老之学表示出更大兴趣,转变为性无善无恶论。
作者 朱汉民 Zhu Hanmin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41,共8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基金 贵州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重大项目“宋学学统研究”(批准号:19GZGX06)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96

  • 1张载.《经学理窟》[A]..《张载集》[C].中华书局,1978年.第273页.
  • 2朱熹.《论语集注》[A]..《四书章句集注》卷6[C].北京:中华书局,1982.页130.
  • 3.《汉书》卷30[M].中华书局本,.第1760,1769,1775页.
  • 4赵岐.《孟子注》[M].,..
  • 5《汉书》卷12.
  • 6《汉书》卷36.
  • 7朱熹:《朱子语类》,见程树德:《论语集释》第1册,第331页。
  • 8张载.《正蒙》..《张载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62页.
  • 9朱熹.《大学章句》,收入《四书章句集注》,第4页.
  • 10陆佃.《陶山集》卷13《祭丞相荆公文》,丛书集成初编,第1931册,第146页.

共引文献41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