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早期新诗的兴起,不仅是一种现代文类的生成,更设定了现代中国的"抒情"起源。新诗的抒情机制,对于有着情感化自我表达需求的五四青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随着"五四"的落潮,不仅情感化的主体生成方式失效,与之相应的抒情方法也失去意义。在相关的应对方案中,田汉等人不仅看到新诗对苦闷的抒发,还从苦闷中整合出一种新的抒情可能性。而周作人在对新诗展开系统批判的同时,又通过翻译与创作为早期新诗植入了一种象征化的抒情风格,在完成新诗抒情改造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情感世界的再造。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6-124,共9页
Literary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