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王徵与邓玉函合作编译的《奇器图说》不仅是中外科技交流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份记录,同时也是中国早期借助翻译进行科学近代化尝试的一个范例。本文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出发,讨论《奇器图说》编译活动的发起、翻译目的、翻译选材、翻译模式、译本呈现方式,以及传播与影响等问题。作者指出:源文本与翻译文本在各自文化中的地位、预期目的和预期读者差异决定了二者迥异的呈现方式;翻译文本未能充分发挥其预期功能,主要原因在于翻译产品在目标语文化中的兼容度有所欠缺。
出处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87,共7页
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基金
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HSS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