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亚造山带东南缘二叠纪-三叠纪花岗质岩浆演化对增生-碰撞过程的制约 被引量:11

Permian-Triassic magmatic evolution of granitoids from the southeast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Implications for accretion leading to collision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全球许多造山带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增生和碰撞造山阶段,作为全球最大的显生宙增生型造山带,中亚造山带是如何从俯冲增生演化到碰撞拼合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文章报道了位于中亚造山带东南缘内蒙古中部地区二叠纪-三叠纪花岗岩新的锆石U-Pb年龄(266~235Ma)、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数据,并系统梳理了区域内已有资料,从岩浆性质随时间演化的角度,厘定出该地区从早二叠世俯冲到晚二叠世(软)碰撞的构造-岩浆演化特征.从早二叠世到晚二叠世,花岗岩类全岩εNd(t)值和锆石εHf(t)值逐渐从正值演化到出现负值(ε_(Nd)(t)值:2.4~-19.5;εHf(t)值:11.6~-33.7),表明从增生演化到碰撞阶段,岩浆源区的古老陆壳组分逐渐增多.结合区域资料,进一步确认了中亚造山带演化到晚期发生(软)碰撞的岩浆标志为仅沿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零星线性展布的增厚下地壳来源的中-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高Sr/Y花岗岩类.同时,沿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自西向东,增生-碰撞转换时期的花岗质岩浆活动的峰期年龄分别为约264和251Ma,也反映了古亚洲洋自西向东"剪刀"状闭合的过程.综合前人研究,将中亚造山带东南缘二叠纪至三叠纪从增生到碰撞的岩浆-构造演化过程总结为三个阶段.(1)早二叠世(约285Ma前):古亚洲洋双向俯冲,新生弧岩浆作用发育阶段;(2)中二叠世到中三叠世(约285~235Ma):俯冲增生到碰撞拼合的构造-岩浆转换阶段,由于造山带挤压汇聚导致板片断离而引发岩浆物源从年轻地壳向古老地壳转变;(3)晚三叠世(约235Ma后),后造山伸展相关的A型花岗岩和碱性岩浆作用发育阶段.
作者 吴迪迪 李舢 David CHEW 刘铁翊 郭东海 Wu D;Li S;Chew D;Liu T;Guo D
出处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6-926,共21页 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7YFC0613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772232、41830216、41888101)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DD20190358、DD20190001)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1

二级参考文献595

共引文献1591

同被引文献451

引证文献11

二级引证文献3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