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古代艺术美学话语的“非对象性” 被引量:1

The“non-objectiveness” of Chinese Ancient Art Aesthetics Dicours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认识论视域下的艺术美学理论话语,因其具有对象性的审美"病症"而无法解释纷繁复杂的人生现象,无法满足当代人精神超越的主体需求,也无法解决当代人遭遇的生存困境。中国古代艺术美学话语自其逻辑起点的"文质"范畴起便具有"非对象性"的审美特质,并集中表现为主客通融、形式内蕴兼顾、整体感悟、互动生成等审美特征;"天""人"相合相通的哲学思想以及富有有机性、互动性、生成性等特征的"天人合一"的生态性哲学思维,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艺术美学话语的"非对象性"建构,其与西方20世纪以来的美学诉求不期相遇,成为解决当代消费语境中艺术美学话语的异化问题、当代人生困境以及进行美学建构的有效途径。
作者 梁晓萍 Liang Xiaoping
出处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48,共10页 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9ZD01)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

共引文献103

同被引文献45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