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声觉空间”的广播媒介融合路径——结合“新华社夜读”的实践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广播媒介历时一百余年,仍然在飞速变化的媒介技术环境中坚强生存着,在未来依然要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以麦克卢汉为代表的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所提出的"声觉空间"为主要理论基础,对其展开深入探究,同时结合"新华社夜读"栏目的实践,探讨声音和言语作为第一性媒介在当下乃至未来的媒介融合过程中应该充当的指挥作用,尝试提出以此为基础的广播媒介融合路径。
作者 马翾昂
出处 《西部广播电视》 2021年第12期22-24,共3页 West China Broadcasting TV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40

  • 1刘丽虹,张积家,谭力海.汉语加工脑神经机制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4,27(5):1165-1167. 被引量:10
  • 2王树人.中国的“象思维”及其原创性问题[J].学术月刊,2006,38(1):51-57. 被引量:45
  • 3路文彬.论中国文化的听觉审美特质[J].中国文化研究,2006(3):126-142. 被引量:16
  • 4菲利普·马尔尚.《麦克卢汉:媒介及信使》,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 5菲利普·马尔尚(2003).《麦克卢汉:媒介及信使》(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原著出版于1998年).
  • 6芒福德刘易斯.(2014).《技术与文明》(陈允明,王克仁,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原著出版于1963).
  • 7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2015).《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何文忠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原著出版于1980).
  • 8Cavell, R. (1999). McLuhan and spatial communication. Wester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63 (3), 348 -363.
  • 9Cavell, R. (2002). McLuhan in space: A culturalgeography.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 10Gronbeck, B. E. (1981). McLuhan as rhetorical theorist. Th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31 (3), 117- 128.

共引文献18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