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江西赣南地区客家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策划与反思
被引量:
1
The Planning and Reflection on the Exhibitions of the Gan Nan Region Hakka Museum in Jiangxi Provinc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客家人在海内外建立了数十个客家博物馆,策划了一系列客家文化陈列展览。从江西赣南地区客家文化陈列展览的现状看,客家文化陈列展主要存在同质化、层次较低、文物不足、展览形式单一、文物内涵诠释不足等问题。在策划客家文化陈列展览时,要坚持展览主题的思想性和原创性,内容的体系性和学术性,展览语言的艺术化和通俗化,同时注重展览的互动体验和趣味性。
作者
钟庆禄
Zhong Qinglu
机构地区
赣州市博物馆
出处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58,共4页
Chinese Museum
关键词
客家博物馆
陈列展览
策展
江西赣南
分类号
G26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周建新.
在路上:客家人的族群意象和文化建构[J]
.思想战线,2007,33(3):17-22.
被引量:29
2
蔡惠尧.
深圳客家文化遗产保护刍议——以深圳博物馆为中心的讨论[J]
.客家文博,2015,0(1):29-33.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黄崇岳.
客家源流新探[J]
.中原文物,1999(2):93-97.
被引量:6
2
Sow-Theng Leng.Migration and Ethnicity in Chinese History:Hakka,Pengmin,and their neighbor[M].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3
高怡萍.离散视野中的客家景观[A].两岸客家"历史、文化与社区"研讨会论文集[C].苗栗:台湾苗栗县文化局,2002.
4
王雯君.客家边界--客家意象的诠释与重建.东吴社会学报,2005,(18).
5
罗香林.客家源流考[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6
[英]罗伯特·莱顿.他者的眼光--人类学理论入门[M].蒙养山人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7
张一兵.深圳古代简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8
罗常培.临川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9
深圳市龙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龙岗区志(上册)[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2.
10
曾广庆.开封与客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
共引文献
30
1
成志芬,周尚意,张宝秀.
“乡愁”研究的文化地理学视角[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4):64-70.
被引量:26
2
王天鹏.
赣南客家风水信仰的人类学分析[J]
.青海民族研究,2009,20(2):29-34.
被引量:3
3
许小平,曾琬芩.
论客家文化的海外传播[J]
.科学.经济.社会,2009,27(4):125-128.
被引量:7
4
邱远.
客家民性之探[J]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25-30.
5
周建新,柴可.
“客家摇篮”的文化传播与建构--以《赣南日报》为中心的分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6):87-93.
被引量:9
6
周建新.
文化人类学与中国客家研究[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2-6.
被引量:1
7
郑姝莉.
旅游发展下的客家妇女变迁探讨——以梅县雁洋镇下虎形村为例[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20-25.
被引量:2
8
杨丽娟.
身份识别、家族记忆与族群历史:客家神榜的人类学阐释[J]
.思想战线,2012,38(5):28-32.
9
陈海斌.
文化认同:客家认同的心理基础与本质[J]
.嘉应学院学报,2013,31(12):23-27.
10
杨丽娟.
表述下的呈现:客家研究的身份内核——兼论客家研究发展[J]
.宜宾学院学报,2014,14(3):82-88.
同被引文献
22
1
曾斌丹,谢静,何银春.
传统村落社区演进韧性评估——以通道县皇都村为例[J]
.湘南学院学报,2022,43(5):37-44.
被引量:3
2
穆昭阳.
民众记忆与村落民俗传统传承[J]
.民俗研究,2012(6):107-111.
被引量:16
3
韦元丽.
基于场所精神的空间营造——以尉犁县达西村三角地改造为例[J]
.规划师,2018,34(1):82-86.
被引量:27
4
陈同刚,朱将波,汪启年,延海涛,刘玉泉,官大维.
江西宁都丹霞地貌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
.华东地质,2019,40(1):27-34.
被引量:8
5
丁华,张茂省,栗晓楠,苟青青,孙萍萍.
地质文化村:科学内涵、建设内容与实施路径[J]
.地质论评,2020,66(1):180-188.
被引量:43
6
李益模.
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缘起、实践、路径——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J]
.党政干部学刊,2020(5):35-40.
被引量:8
7
姚慧.
地质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嵊州市白雁坑村地质环境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实践与思考[J]
.浙江国土资源,2020(8):34-35.
被引量:5
8
殷小艳,张丽华.
中国地质学会公布首批地质文化村(镇)[J]
.地质论评,2021,67(4):917-917.
被引量:14
9
杨庆坤,刘勇,曾鑫,张炜强,柴乐,张群喜,黄温钢.
论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大洲塘地质文化村为例[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4):388-391.
被引量:9
10
张默雯.
由“千村一面”向“各美其美”迈进--基于天津市武清区李大人庄文化旅游村创建的个案分析[J]
.农村农业农民,2021(20):14-1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许德如,王丹丽,杨庆坤,吴佳,齐子瑞.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洲塘地质文化村建设路径选择[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2(5):422-42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吴汪洋,高斌,杨德慧,柴乐,田钧文.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地质遗迹保护模式与发展分析[J]
.江西科学,2024,42(4):789-796.
1
无.
江西瑞金:让红色老区人民同步享有社会保障[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1(7):12-13.
2
孙莉,郗贤召.
档案展览的主题和内容设计初探--以“庆祝建党百年弘扬革命精神-‘新四军与南京’史迹展”为例[J]
.中国档案,2021(7):62-63.
被引量:4
3
游暐之.
固本求新 风貌独具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首演有感[J]
.中国戏剧,2021(7):23-25.
4
何晓嘉,裘春艳,卫华.
中外文化交流展览活动的效果优化途径[J]
.现代交际,2020(22):62-64.
5
张爽.
网络信息时代舞蹈艺术语言的表现研究——评《中国舞蹈美学》[J]
.人民长江,2021,52(7).
被引量:3
中国博物馆
202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