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古今医家对郁脉的认识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脉诊是中医诊断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医诊疗的一大特色,是中医师需要掌握的重要临床诊断技能。有经验的中医师可以从脉诊中获取大量疾病信息。宋鲁成教授从医三十余年,擅长精研传统和现代脉诊,对郁证的脉诊颇有心得。目前,临床对郁证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已有较为明确的认知,但能够反映郁证的脉象尚无公认的认识。古今医家对郁脉的认知各有其独到之处,认可的观点多为郁脉皆沉、郁脉或结或促,以及郁脉皆涩;现代医家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对郁脉又有了许多创新性的认识。古今医家对郁脉的认识虽有不同,但临床中皆有其可取之处。通过对古代及现代文献中提及的郁脉进行梳理,结合宋鲁成教授在临床中对郁脉的脉诊经验,总结其规律,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辨别郁脉应以阴阳为纲,将其分为阴郁脉和阳郁脉。阴郁脉脉位较深,脉沉弦无力;阳郁脉脉位较浅,脉弦大有力。而随着疾病的发展变化,郁脉多呈现出轻、中、重3种程度。其中轻度主要停留在气机的层面,脉象以弦为特征;中度开始与气、血、痰、火、湿、食等相兼为病,开始涉及脏腑层面,脉象以沉为特征;重度则表现为有形的实质性病变,脉象以指下有硬结感为特征。临床中应仔细辨别,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方可获佳效。
出处 《中医研究》 2021年第8期4-7,共4页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3HL033) 山东省财政专项资金山东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鲁中医药函〔2018〕5号)。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10

  • 1寿小云,刘天君.中医心理脉象初探[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5):8-11. 被引量:6
  • 2寿小云.中医心理脉象的临床识别[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3):16-20. 被引量:16
  • 3高鼓峰.四明心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6.
  • 4陈士择.陈士择医学全集·脉诀阐微[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51.
  • 5王士雄.王孟英医案[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 6明·戴思恭撰,左言富点注.推求师意[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 7.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538-539.
  • 8黄文东.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05-413.
  • 9山东中医学院 河北医学院.黄帝内经素问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357.
  • 10周学海.周学海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50.

共引文献54

同被引文献116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